开发区的“云”
中国的开发区也在纷纷建立云计算中心,它们发挥着不同的效应。
作者:郝智伟 史胜艳 发布于:2010-9-5 来自:《IT经理世界》杂志
自打2007年,“云计算”概念被推出以后,各大IT巨头纷纷投身其中,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跑马圈地。而在国内,以微软、IBM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商,则更多地看重企业云集、规模经济突出的各大地方开发区,期望以他们为基地,实现在云计算方面的拓展。
其实,所谓“云计算”,就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资源池,对其中的资源进行动态的分配,让资源可以像云一样自由地拆分、组合,再将其分发到用户终端,令终端按需获取服务。
而地方开发区有政府支持,可以迅速建立“资源池”,同时又不乏各类企业的终端用户,特别容易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展现其通用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于是,从老牌的苏州工业园,到新兴的无锡科教产业园、营口沿海产业园,到处都留下了云计算的身影。
如今,各开发区孕育的云计算中心已日臻成熟,其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IT巨头们的试验田,还成为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直接受益者。
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立了云计算中心,以此升级服务
磁石效应
苏州工业园是成立较早的开发区,1994年建园后,一直定位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今,周边开发区林立,自身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于苏州工业园而言,只有依靠转型,实现产业升级才是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苏州工业园开始引进和孵化更多的高科技和创意型中小企业,加速弥补之前的短板。
然而,在税收、办公场地、物流条件等硬件环境上,苏州工业园并不具备突出优势,所以,加速完成转型升级,只能依赖于软环境的完备。这时,云计算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难想象,每一个进驻园区的企业都少不了要搭建一套自己的IT系统,从研发到投入使用,少不了费时耗力,再加上各种软硬件的投入和日常维护支出,一个项目下来,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元的花费就成为企业入园的固定成本,对于大多数新兴的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仿佛一个人安家落户,不得不先费心打井,以寻求稳定的水源。但如果苏州工业园区内有那么一家“自来水厂”,将“自来水管”接入到新落户的人家,让他们省去打井的时间和成本支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自然会为园区添加不少吸引力。
“风云在线在园区内的角色,就是这样一家‘自来水厂’。”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穆亦飞说。这家2006年由微软与苏州工业园联合打造的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经过数年孵化,不仅帮助软件企业转型开发基于互联网的云应用软件,还为其他企业提供云计算平台,帮助其实现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
这样的便捷为苏州靖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的公司是一家提供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服务的新能源企业,刚刚入驻园区不久。他曾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算过一笔账,如果使用传统方式,仅软、硬件以及人员一年的投入就要花费20多万元,
而现在租用风云在线的云服务,一年费用只需7000多元服务费,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成本。从提出需求到信息化系统正常使用,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时间,这在传统方式下是不可想象的。
按照穆亦飞的解释,由于风云网络掌握了多个典型行业的信息化模板,拥有很多已经标准化的云资源,使得风云在线更像是一个大型超市,企业需要信息化的产品,只需到超市的货架上选购,再自行按需组合,就能够享受到对应的云服务,甚至包括来自于微软、赛门铁克等国际原厂的相关服务。
借助在云服务上的优势,苏州工业园仅在今年前6个月就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项目231个,实现产值560.9亿元,同比增长24.3%。
与此类似,无锡软件园、东营软件园,也通过与IBM共建的云计算中心,提供云平台,强化软件工程服务和软件技术孵化,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以此吸引到众多中小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入驻园区。
由此可见,过去作为技术先进性标杆的云计算,如今已经转化为吸引更多高品质企业的磁石,正在开发区中显示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太效应
当然,云计算中心衍生出的云平台,在为开发区招揽企业的同时,也为自己寻得了更多的潜在用户和项目,享受着马太效应带来的好处。
不难理解,类似风云在线这样的云平台,向客户提交的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基于云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客户按月为服务支付租金,本质上是为购买他们提供的长期服务分期付款。如此一来,企业借助云平台快速完成信息化部署,促使企业主营业务变得稳定、可预期,又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研发、生产等环节,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点图片放大)
而云平台也因此与企业客户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为推广其他的增值服务大开方便之门。从一般的业务流程管理,步入更高阶的建模优化、监控和分析,云平台可以从单个企业获取的利益越来越多。加之新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加,云计算模式的便捷、低价还将继续打动更多企业投身云平台之中。因此,云平台的盈利水平获得大幅提高。
其次,在开发区的公共管理方面,云平台也开始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
比如,苏州工业园下属的苏州国际科技园内,各部门都构建了自己的IT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令其招商部不能对各种信息做及时准确地处理,束缚了园区在策略上的快速反应,削弱了竞争力。
于是,风云在线为其量身定做了一款CRM系统,借助云计算的兼容性特点,将不同编程语言、不同架构组成的信息孤岛联系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平台,同时与园区的“企业云”端对接,实现对企业数据的全局共享,保障招商部可以对系统内外的信息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将报告流程从1~3天缩减至几分钟,提升了园区的竞争力。
而在东营软件园,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同样也成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发展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云平台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有了强大的后盾,云平台在相关资源和项目的开拓上,自然越走越顺,使得越来越多的云平台开始介入到当地和省级的电子政务项目之中。
再次,借助对开发区软件企业的支持,云平台的提供者正逐渐将自己送上云计算金字塔的顶端。
众所周知,软件项目周期的全过程包含了需求调研、编码、测试等多个重要环节,而很多ISV受制于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即便有大量的人员和精力的投入仍然很难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要求。
现在,借助风云在线,或者是无锡软件园的盘古天地等云平台,ISV可以轻松获取微软、IBM等技术先锋在云资源池中丰富的库文件和各类函数,来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并快速、低成本地转身为先进的SaaS,以迅速抢占市场资源,树立竞争门槛。
换个角度来看,开发区的云平台链接着ISV,而ISV又通过自己的“云”链接着各家购买软件服务的基层企业。因此,ISV转身于SaaS,获得更多市场,取得更多盈利,也就意味着,处于顶端的开发区云平台同样在不断做大市场和利润,同时还意味着开发区云平台将取得在云计算方面绝对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云计算中心与各开发区已经步入互惠双赢的蜜月期,不过仍需面对共同成长的瓶颈。
由于云计算发展时间还很短,在行业底层的应用还不够丰富,就好象在大型超市里,许多货架仍是空空如也,十分缺乏顾客需要的商品。因此,,迫切需要了解行业的产品设计师,能够对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行业特征做出恰当的分析、汇总,设计出合理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加速丰富云计算平台,使其更加完善和全面,保持对终端用户的吸引力。这正是开发区和云计算中心亟待共同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