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业生产,我们头脑中的场景通常是大型设备、流水线、劳动力密集、单调重复,但互联网时代下的生产早已华丽变身:工厂已与用户订单系统联动,实时掌握供应量和需求变化,从闷头生产转为胸中有数。原有的巨无霸式设备如今有了”高智商“,配有传感器后可以将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上传、共享给其他巨无霸伙伴,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跃然纸上。以往头脑中的科幻工厂早已不再神秘,也许身边的产品就来自于这样的工厂。
“智能制造”并不是噱头,最终目的是让产品更懂用户的心,便捷生活,实现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初衷。只有回归产品设计的本质,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智造“春天。在此影响下,种类繁多的“网器”走进千家万户,可以满足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能预测未来需求,也许最了解人类的将会是身边的众多“网器”和终端。
智能制造让科幻照进现实
”智造”虽然是近几年提出的热词,但它的本质却很好理解——让产品更懂人的心,让产品服务人的生活。这本应是所有生产流程都遵循的本心,但在以往的大规模、人机脱离的时代只能是梦想。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减少、需求降低,制造业似乎进入了寒冬。
变革已迫在眉睫。恰好,互联网时代的春风为制造业带来了希望。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异军突起,能够将用户需求与产品生产完美融合,让用户全程参与生产、与用户实时互动,甚至为用户“私人订制”。只有做到“让产品更懂人的心”,才能为制造业找到机遇,迎来春天。
制造业离普通大众看似遥远实则近在咫尺,由家用电器升级而来的”智能家居“正是制造业将用户与生产融合的最佳体现。如果能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到智能便利,将会建立庞大用户基础、占据行业领先。在日前刚刚结束的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专注白电生产的海尔集团就为用户展现了最新智能家居产品,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台冰箱“、”贝享空调“、”Hello Kitty洗衣机”等智能家居产品代表了当前制造业转型的缩影,无不体现着用户需求摆在首要的宗旨。“第二台冰箱”以节省空间为出发点,为家装用户解决空间狭窄问题;“贝享空调”则主要推出甲醛净化、湿度调节等功能服务于母婴人群,让用户安心呼吸。这都是随手可触及的智能家居,本质就是解决用户痛点、让产品更懂人心,回归到生产的初心。
这背后的强有力支持是融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工厂。仅以海尔互联网工厂为例,其胶州互联工厂初步布置了12000个传感器,每天产生的制造大数据超过了4000万条。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对整个互联工厂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异常实时预警。海尔互联工厂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交货周期由21天缩短到7—15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大生产线28个工厂800多道工序的的智能化改造,建成胶州、沈阳等8大互联工厂。不仅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而且海尔互联工厂还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测功能,通过产品与RFID绑定、制造过程信息实时采集,全流程数据均可追溯,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
以创意定制长久“绑定”用户
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的那样,只有机器人的生产不是智能制造,更要高精度地匹配用户需求数据。为了满足人类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在各个生活场景下都可以解决用户痛点,前台收集用户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继续产品设计的创意。以往的“闷头大规模生产”正是因为不了解用户实际使用需求和痛点,才会被市场淘汰,而大数据时代下则能在前期汇集一手需求数据,按需生产不再是难事。
仍以智能家电产品为例,海尔众创汇平台则是其中一个代表。具体来说,借助前期交互平台实现与终端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开放平台整合全球设计师的创意资源,迅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原来的为库存生产转变成为用户个性化创造,让他们从“消费者”变成生产和消费合一的“产消者”。
具体来说,在某一用户提出产品需求后,拥有同类痛点的更多用户以类似“众筹”的方式集体支持,当需求数达到生产要求时即可下单生产,互联网工厂则实时掌握用户数据、调整生产进度,最快时间内交付到户。在进入生产环节前,还可以加入全球顶尖设计师的创意支持,将冷冰冰的家电变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红网器”,不仅满足使用功能,而且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简单的家电更多了一份定制的意味。这不仅着眼于当下一次的需求定制和创意生产,更是为了长久维系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和忠诚度,打赢持久战。
从用户角度来看,“智能制造”改变了人机关系,让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打通了与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距离。另一方面,对生产商的运营模式也是一个变革。聚集同一场景下的大量用户需求后,可以形成具有某种共同痛点的“社群”,社群之内的互动会辐射更广泛人群,吸引潜在目标社群的持久关注,挖掘社群价值、塑造“社群经济模式”。
通过此种社群经济模式,海尔等传统厂商华丽地变电器为“网器”,通过“网器”链接用户,形成“网站”,“网站”成为平台,上面有很多的用户、供应商、资源方一起开发用户迭代需求,最终创造用户的终生价值。